时间:2021-08-19 09:51
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上周发文,提示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,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,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,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。
刷酸走红市场
近年来,“刷酸”一直是美容院的热门项目,也是很多消费者作为“控油祛痘”、“清洁肌肤”的常规美容项目。
数据显示,目前“刷酸治疗”一直排在无创、微创类医美项目的前三位。
“刷酸”作为一种化学换肤术,又称化学剥脱术,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,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。
专业人士解释,为了达到换肤效果,部分医学浓度的“酸”往往浓度高,比如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%、35%、50%和70%,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%-30%。
国家药监局方面表示,像治疗浓度在20%及以上的“刷酸治疗”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,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。
因为酸的浓度高意味着容易烧伤,而且在使用过程中,需要用碱进行中和。刷酸停留时间、浓度以及刷的手法都必须严格经过医学训练才能掌握,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手。
不过在市场上,开展“刷酸”项目的美容院不在少数,且多可进行高浓度“刷酸”。在北京某美容院,花500元就可以体验一整套刷的酸流程。且使用的“刷酸”产品维持在一个高浓度水平,达30%。
刷酸不当将损伤皮肤
不当“刷酸”会给消费者带来危害。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。随着“酸”浓度的增加、停留时间的延长,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。
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、肿胀、刺痛、灼热等不适,术后可能出现结痂、色素沉着等。另外少见的有灼伤、糜烂、渗出、色素异常等。
此前,一则“女大学生在宿舍自己刷酸被烧伤,化学换肤变成烂脸”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。
重庆大学大三一名女生在小红书上传了自己面部的特写,照片中,她的脸上全是红色的小疙瘩,脸色黑黑的,“我烂脸了,高浓度酸真的要慎用啊!”
据了解,该女生是在使用一瓶网红水杨酸时出现的反黑过敏现象,停止刷酸后也没有恢复,目前,她正在医院接受专业的皮肤修复。
据介绍,“刷酸”最常见的问题包括酸在面部停留时间把握不准、中和酸的时机掌握不准、刷酸不匀,这三项都很容易导致面部角质层受损过重,反而需要更长恢复期、更复杂的治疗方案。
把握“度”需要医生和经过培训的护士长时间的临床经验才可以积累,个人和美容院很难有这种条件,因此建议在正规的医美机构进行。
国家药监局方面表示,在医疗机构进行“刷酸”治疗时,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,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治疗中的皮肤的反应进程,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,以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。
化妆品含酸与刷酸有本质区别
在化妆品领域,各类刷酸护肤品也日益火爆。在小红书搜索“刷酸”,相关笔记超过20万篇,主要内容是各美妆博主对刷酸相关化妆品和使用方法的介绍。
事实上,关于化妆品中添加某些“酸”,专家介绍,其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。
化妆品中α-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(包括苹果酸、柠檬酸等果酸)的含量不得超过6%,产品pH值不得低于3.5,一定情况下还需在标签上标明“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”。化妆品中水杨酸的含量不得超过3%。
专业人士解释,某些化妆品里的“酸”浓度较低,一些爱美女性消费者在家可以自用。
国家药监局在《科学认识“刷酸”美容》一文中还强调,化妆品是以清洁、保护、美化、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,不具有医疗作用。
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、去角质等功效,但与“刷酸治疗”有着本质区别。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,避免使用“换肤”等不当宣称,防止误导消费者。
化妆品里的酸浓度只是皮肤护理,远远达不到“换肤”的程度。医疗中的“刷酸”都不允许宣称“换肤”,这样的宣传涉嫌夸大宣传。
此外,“刷酸”治疗需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,而非专业人士的宣传、种草也将误导医美消费者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